北京市政府日前批复同意《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发展规划》,掀开了北京名城保护工作的新篇章。《规划》提出探索文物腾退、保护利用和开放政策,适时多领域、分批次公布各项保护对象保护名录等。“十四五”时期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点任务包括,推进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取得更大实质性进展,提升长安街沿线建筑界面和公共空间品质,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标志性项目,基本建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等。
2021年3月1日,新版《北京历史文化名城条例》施行,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进入新阶段。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编制的《规划》,提出了“十四五”时期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的总体思路、具体目标,梳理出主要任务清单和政策体系,着力推进中轴线申遗保护等重点任务,保护好北京历史文化遗产“金名片”,推动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建设迈上新台阶。
《规划》对接国家战略,立足于“都”谋划北京名城保护与发展。围绕中轴线申遗和老城整体保护,三山五园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打造国家历史文化传承典范区域。围绕大运河、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打造形成一批中华文化重要标识,实现大运河博物馆等一批重大标志性项目。围绕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和考古发掘,形成琉璃河遗址、圆明园遗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等一批国家级大遗址资源。围绕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等保护更新,实现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更新的和谐共融。以首善标准做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弘扬红色文化精神,展示北京革命活动的壮阔历史,讲好中国故事、北京故事。
同时,《规划》落实各项上位规划要求,吸纳近期任务,对“十四五”时期名城保护任务进行统筹和整合,明确重点任务,切实推动名城保护工作有序开展。通过规划引导,旨在“十四五”时期构建完善新时代名城保护体系,形成责权分明、长久有效、多方参与的工作机制;老城和三山五园地区整体保护实现重大进展,三条文化带区域协同保护格局逐步形成,民生改善显著、山水形胜恢复、整体格局凸显;保护利用政策突破,涌现一批示范带动效应项目。推动名城保护工作上台阶,进一步彰显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的城市特色。
此外,《规划》围绕机制政策完善,构建保护治理体系保障规划实施。《规划》将贯彻落实《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完善实施政策体系作为未来五年工作的重点。探索推进保护名录、保护责任人、保护规划实施管理机制,完善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传统村落、老城传统平房区保护管理办法等政策体系,探索文物腾退、保护利用和开放政策。适时多领域、分批次公布各项保护对象保护名录。活化各类历史文化遗产,创新文物(革命文物)、历史建筑、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老字号、古树名木和农业文化遗产等保护对象的保护利用路径。
《规划》提出,发挥好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的统筹协调作用,完善市名城委及其办公室统筹推进名城保护的工作机制,强化老城和三山五园地区名城保护机构建设。加强专家咨询机制,建立与日常管理相匹配的分层次专家工作机制,加强传统工匠等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名城宣传保障力度,努力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良好社会氛围。
根据《规划》,“十四五”时期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点任务包括,推进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取得更大实质性进展,提升长安街沿线建筑界面和公共空间品质,加强历史水系保护与恢复工作,推动老城平房院落申请式改善,加强三山五园本体保护,恢复圆明园大宫门、功德寺等重要节点历史格局,建成三山五园艺术中心,建设京张铁路遗址公园一期工程,推进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路县故城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标志性项目,基本建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琉璃河考古遗址公园等。
本文地址:http://www.chinaxhk.net/beijing/8470.html -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免责声明:本文转载上述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故本网对其真实性不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网站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