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快讯网 > 房产

老砖盖起老商铺 胡同散发文化味

2021-07-31 14:20 来源:网络投稿 作者:乐乘 阅读量:17207 会员投稿

  红墙白塔、竹影婆娑,再加上干净的天际线、170多年原汁原味的老门扇、传统四合院老砖墙、舒适的步行街道……昨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西城区了解到,白塔寺历史文化街区的宫门口东西岔胡同全新亮相。据悉,东西岔胡同保护更新项目,是核心区控规落地之后西城区实施的首个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项目。通过保护更新,拆除了违法建设、提升了周边业态,烟火气与老北京的浓浓文化味道完全融合,这使得东西岔胡同成为了居民拥抱新生活的幸福街区,更成为了市民观妙应白塔的“网红打卡地”。

  尊重历史放在最突出位置

  以“小切口”取得“大成效”

  据了解,宫门口东西岔胡同历史上为朝天宫山门御道,后居民在朝天宫遗址上修建房屋街巷,逐渐形成如今不规则的骨架和肌理,成为白塔寺街区乃至北京老城内最重要的生活性服务街巷。在此次改造之前,这里是另一番景象:私搭乱建严重、公共空间缺失、文化展示匮乏、市政承载能力不足、胡同停车杂乱、业态无序等,这严重影响了胡同的肌理和风貌,也影响了地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2020年6月4日,西城区启动了东西岔胡同保护更新工作,由什刹海阜景街建设指挥部牵头,新街口街道办事处和第三方公司成立工作专班。这是核心区控规落地之后西城实施的首个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项目,也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一个重要探索,不仅要重现历史景观,更要让历史底蕴得到完整呈现,让文化韵味更加悠长。

  在项目立项、设计、施工各个阶段,尊重历史都被放在了最突出的位置,项目专班专门邀请古建专家马炳坚、油饰大师李海先、民间砖雕非遗大师张彦等担任顾问现场指导。同时,在白塔寺街区会客厅举办的居民议事会上,设计单位与居民多次交流设计方案,听取老街坊们对于百年胡同的最直观理解。

  从门楼应该采用清式制式还是民国风格,到门窗的图案花纹应该如何选取……大家逐一深入讨论直至达成共识,努力将方案的每一个细节“磨”得更加完善。最终,设计单位与居民共同议定,本着尊重历史的原则,采取“去、留、梳、修、补、通”六种方式对街区进行“微修缮、微更新”,以保护修缮“小切口”取得保护更新“大成效”。

  “修旧如旧”最大程度保留

  历史痕迹和胡同文化

  东岔71、73号的改造就是东西岔胡同“修旧如旧”的典型案例。原来,东岔71、73号主营炸油饼等便民小吃,是东西岔上颇具历史特色的老商铺,但是因结构存在一定隐患需要排险重建。在勘探中发现,商铺的北侧山墙为具有一定历史的老墙,其“五进五出”的砌筑手法在古建筑中也较为少见。

  为了保留建筑原真性,工作专班在对老商铺进行修缮与提升时,尽量使用从原建筑拆除下来的老砖,清理后按原来的砌筑工艺进行恢复,既解决了商铺的安全隐患,又保持了传统胡同老街建筑的本来面貌。

  此外,胡同里具有170多年历史的老门扇、西洋门楼都采用了老砖修复,保留建筑风格,种种努力,只为最大程度保留历史痕迹和胡同文化。

  施工人员说:“‘修旧如旧’的施工方式成本更高、工期更长,但是对历史负责、对后人负责也是我们应有的态度,只要有利于保护街区及附属建筑的原有风貌,再多努力都是值得的。”

  改造完善基础设施

  历史街区与现代生活“共生”

  在此次更新保护项目中,在传承历史文化精华的同时带给居民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是工作专班一以贯之的目标。于是,工作专班在先期就对民意进行了充分征集,针对居民们反映的问题,工作专班专门制定了问题清单,逐一研究破解。

  针对线杆影响居民视线,将原有的路灯杆、电力杆等合并为综合信息杆,实现所有电力架空线入地,根治空间视觉污染,提升白塔风貌;针对居民家中下水常常堵塞,将地区管线进行整体更换,下水管道不仅不堵塞了,连反味都少了;针对道路坑洼不平,用四种不同材质对路面进行重新铺设,让居民告别了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积水的苦恼;针对居民缺乏活动空间,将东西岔中心300平方米开放区域改造为小广场,补植绿植,增设藤椅、石凳、凉亭等,美化区域环境,打造最佳白塔观赏点……

  据介绍,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共更新立面143处,电力架空线入地3800米、电表线箱整理468处、拔除线杆55根,排水系统改造1443米、更新井室25座,道路景观改造提升6552平方米。

  引入新文化业态

  “烟火气”与文化味完美融合

  为防止项目只是“洗脸”,东西岔胡同保护更新项目在硬件提升基础上,同步实现业态升级。

  “胡同里原有店面61家,蔬果零售、美发、小卖部、粮油店等业态较多,同质化严重,时常占道经营,商铺内部展陈也杂乱无序。如果只做硬件提升,但是业态不做升级调整的话,改造效果会大打折扣。”什刹海指挥部产业提升处处长王顺说。

  经过研究,项目组以“古朴精致、市井生活”为目标,采用“区属国企+央企+民企”的多元合作模式,借助中海地产等央企丰富的业态品牌库开展招商,与华融金盈开展市场合作为入驻企业打造优质环境,引入白塔书房等优质民企深度参与地区发展。

  最终,东西岔在升级品味羊汤等老品牌餐饮业态的基础上,新引入了以白塔书房为代表的文化业态、以Cabo咖啡为代表的品质餐饮业态等。新业态在便利了当地居民的同时,也在传递着地区的精神、文化和烟火气,让很多其他地区的市民慕名而来,成为新的“网红打卡地”。

  昨日,北青报记者在宫门口东西岔中心小广场这个白塔最佳观赏点附近看到,有不少居民在锻炼身体、闲话家常,小孩子在成群嬉戏玩耍,不少游客则忙着在白塔下拍照留念、体验传统小吃,笑脸和白塔一起成为了最美的风景。

  “咱们这次改造不仅能再现原有历史风貌,还能够给我们打造一条安静、整洁、便利、宜居的胡同。”对于改造工作,胡同居民汪纪民给予了很大肯定。

  “改造工程不仅让胡同更加古香古色,也让我们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甭提心里有多高兴了!”东西岔胡同的老住户张先生兴奋地说。

  民声

  工作人员换位思考

  胡同居民敞开心扉

  要想恢复胡同肌理,拆除违建便是第一道难题。李大爷家位于整个西岔胡同的咽喉地段,因为家里面积有限,所以在东门临街位置搭建了一间小砖屋和一个铁皮棚子作为厨房和储物间,一旦拆除不仅东西无处堆放,家里做饭可能也会成为问题。因此李大爷对拆违显得极为抗拒,刚开始工作人员上门时,李大爷都不让工作人员进门,只是隔着门进行交流,甚至不少时候直接让工作人员吃了“闭门羹”。

  “虽说咱们拆违都是有法可依的,但这里面确实不少老居民有着不得已的苦衷。我们既得拆出‘力度’也得拆出‘温度’,如果这是咱自己家,就问咱能有什么解决办法?”陷入僵局之后,新街口街道办事处二级调研员张立向大家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通过换位思考,工作人员提出了这样的解决方案:在拆除砖屋违建的基础上,协助李大爷对院内进行清理归置,腾出空间放置物品,同时将铁皮棚子放置到原来南门的位置作为厨房,李大爷一家可以通过东门出入。这样既实现了违建清零,也保障了李大爷家的正常生活需求。

  方案一经提出,李大爷的态度就有所缓和,不久后就痛快同意拆除违建。“要不是实在没地方做饭,我们也不会厚着脸皮占用大家的公共空间。”李大爷说,“施工方还特别贴心地在东门加装了新路灯,本来以为拆违会影响我们的正常生活,没想到不仅没有影响还让生活更加便利了,真的特别感动。”

  在拆除违建过程中,工作人员设身处地换位思考,不仅给居民“提要求”,更帮着居民“想办法”,敲开了一扇扇本来“敲不开”的门,一点点赢得了居民的支持和信任,最终共拆除违建22处、870余平方米,为后续整体施工改造奠定了良好基础。

本文地址:http://www.chinaxhk.net/fangchan/8285.html -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上述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故本网对其真实性不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网站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热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