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2021年中国科协“科创中国”企业创新达人宣讲活动在全国开展,陕西省作为全国十个试点区域之一,积极引导科技工作者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创新争先,把科技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实现陕西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组委会在全省遴选产生2021年度陕西省企业“创新达人”100人,并从中挖掘企业“创新达人”宣讲代表10人,通过讲述创新故事,激发创新活力,展现创新风采,增强创新自信,不断提升科技工作者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增强企业科技工作者的荣誉感和归属感,团结广大科技工作者服务企业技术创新,促进科技经济深度融合,助力陕西省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期陕西省“企业创新达人”候选人推荐——黎海青
黎海青
中国兵器工业第二O三研究所
在制导武器装备发展的道路上,一位“创新达人”正在砥砺前行,他就是中国兵器工业第二O三研究所智能技术专业组长黎海青。他在制导控制岗位工作的11年中不懈探索,从最初的设计师到现在的副总师,他都是装备研发中不断“找茬”的创新者,为项目推进保驾护航。工作以来,参加型号及预研项目十余项,现担任国家重大专项等副总研究师多项,主持国家预研项目两项,授权/受理国防专利20余项,发表核心以上论文18篇,作为编委出版兵器科学技术图书一部。项目获得兵器二O三所科技成果奖一等奖、科技创新团队一等奖、“2021年陕西国防科工系统青年创新创效大赛二等奖”,荣获“2020年西安创新创造好青年”、兵器二O三所青年科技英才、爱岗敬业标兵等荣誉称号。
刻苦奋进,冲在项目第一线
2014年,他参与某国家重点型号项目,同时该项目外贸前景非常好,项目刚开始没多久,就与多个国家签定了销售订单。他作为制导控制系统主任设计师,踌躇满志,感到可以有一番作为。整个团队经过长达半年时间的设计验证,连续奋战,终于赶在节点前完成样机试制。可是,科技研发鲜有易事,“1#弹弹体空中振荡失速”、“2#弹振荡失速”,听着对讲机中传来的声音,大家心情跌入低谷,首次飞行试验以失败告终。
技术难点和研发进度双重压力面前,他与团队成员一起“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梳理分析问题原因,提出解决方案、重新设计系统,誓要啃下这块硬骨头。半实物仿真验证成为系统验证的重中之重,进行到关键阶段,他在仿真实验室一待就是几个月,临近下班时刻,经常听到他给家人通电话:“我晚上要加会班,你们先吃,不用等我了,晚上早点休息...”。话语里充满了对家庭的愧疚,短暂聊天后又继续投入到工作中去。正是由于他和项目团队的辛勤付出,行业内首次突破该制导控制关键技术,飞行试验14发14中,圆满成功,顺利完成项目定型和产品对外交付任务。
开拓创新,探索领域最前线
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弹药智能化成为未来武器装备发展的必然,其中制导控制系统是核心关键,但传统制导控制方法难以满足新型武器装备需求。作为科研人员,他开始思索如何才能提升制导控制系统性能,为武器装备智能化发展提供支撑。
在某国家创新项目中,智能制导控制系统应用急迫,是项目成败的关键,面对技术“无人区”,他毅然带领团队接受了任务,投身于技术攻关。没有现成方案可以借鉴,他身先士卒,在电脑前总能看到一个认真研究的身影,有时候一坐就是一天,以至于下班了都全然忘记。项目团队经过十几轮方案论证,大到整个系统原理设计,小到一个公式的推导,都琢磨得细致入微,解决了小型化低功耗、复杂信息交互、嵌入式应用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开发了适用于嵌入式系统的轻量化神经网络模型,为识别跟踪、轨迹规划、自主决策奠定基础。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系统顺利通过仿真和试验验证,填补了该技术空白,解决了“卡脖子”问题。
砥砺前行,不负青春年华
创新是科研的必备要素,作为专业班组长,不大的年龄背后是丰富的项目履历与科研成果。兵工精神在新时代不断传承与发展,是未来不断发展的希望。年轻的他秉承兵工精神,坚持初心,筑梦兵器,不负青春年华,在平凡岗位上不断谱写着追梦的篇章。
活动组委会供稿。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上述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故本网对其真实性不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网站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