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千百味,无肉不成席,吃肉的历史伴随着五千多年前皇帝训化世界上第一头野猪“夏猪”就开始了,为便于保存,古人将猪分解后腌制了干肉。先秦时代流行的“脯腊”,指的就是干肉。《论语·述而》记载:“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说的是孔子授徒以“束修”当学费,其中的“修”就是长条形肉干。
岁月悠长,肉食制品伴随千年
南北朝时期,肉食保存技术有了较大改进,人们将猪肉、羊肉等绞碎加入香料灌入肠衣,经过压缩、脱水、晒干后,制成长圆柱状食品,熟制后食用,一般是在“腊月”加工制作,称为“腊肠”。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有“灌肠法”的记载:“取羊盘肠,净洗之。细挫羊肉。细切葱白,盐、豉汁、姜、椒末调和,令咸淡适口,以灌肠。”这种作法已经非常接近现代中式香肠的制作方式。
国外制作香肠历史也很悠久,相传四千多年前亚洲西部的苏美尔人已经能够将猪的“下水”灌入肠衣,制成可口的肉食。传入欧洲后,欧洲人将羊肉、猪肉等剁碎,放入各种香料和调味品中拌匀,再将混合好的肉放入肠衣中,用木炭烤制。制作出的香肠香气扑鼻,外焦里嫩,称为“烤肠”。随着时间的推移,烤肠的制作方法和口味不断改进,中世纪后,欧州特别是德国已经普遍使用优质的猪肉,并且加入了更加复杂的配方和调味品制作烤肠,口感坚韧又不失润滑,成为了德国国民食品之一。二十世纪早期,德国人大量进入山东胶澳地区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饮食文化,德式烤肠是当时青岛西餐厅的“宠儿”。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烤肠技术通过中国台湾进入大陆,迅速遍地开花,成为众口皆宜的“解馋”利器,无论煎着吃,炸着吃,还是烤着吃,都让人唇齿留香。逢年过节的时候,亲友往来馈赠的南北货里也少不了烤肠的身影。
虽然烤肠极大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但在竞争不规范的时代,多数企业追逐经济利益,忽视产品质量,为了压缩经营成本,一些无良企业还在制作中加入鸡皮,鸡脖和机械脱骨肉等低劣肉品,造成肉肠质量参差不齐。烤肠渐渐被贴上了“不安全、不卫生、不健康”的标签,产业发展遇到了较大瓶颈。
青岛地区肉制品加工企业意识到行业发展的痛点,开始转变经营方式,寻求更多营养的留存与更优质的配料,重塑肉食行业的新形象。他们融合中国传统香肠制作技艺与德国土炉烤制技法的特点,推出以猪后腿的腱子肉为原料,以苹果木为燃料,用天然香料腌制,用土炉熏烤的肉食制品。这一制作方法体现了“古法、火烤、猪后腿”三大特色,区别与现代机械加工的火腿,称为“老火腿”,“青岛老火腿”也成了青岛地区老火腿加工企业的公用品牌。
回归本质,平度彰显火腿优势
青岛平度市是全国著名的生猪养殖大市,年出栏生猪80万头,先后产生了30余家老火腿加工企业,被誉为“老火腿之乡”。近年来,随着平度市生猪养殖、香料生产、果树产业、物流体系等上下游产业链条日臻完善,逐渐形成了“选肉→清理→切制→熬汁→搅拌→入味→灌肠→干燥→蒸煮→熏烤→冷却→包装”等一系列生产流程。随着互联网电商的发展,老火腿销量越来越大,知名度越来越高,逐渐成了肉食行业的“宠儿”。
平度波尼亚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肉食为主的龙头企业,为寻找“老”口味,增加“新”品质,企业抓住产品升级的契机,2017年投资6.5亿元在平度建设波尼亚工业园,借鉴德式土炉工艺,实现了战略回归。针对黑猪肉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高达8.87%的特点,2019年参与投资7700多万元在平度旧店镇建成了年出栏无抗生态黑猪5万头的亚洲农牧平度种养殖基地,开辟了以黑猪的腱子肉为原料的老火腿市场。近年来,他们相继推出经典1981青岛老火腿、波尼亚腱子肉烤肠等创新性产品,荣获“中国驰名商标”、中国最受尊敬的十大肉制品企业”等多项荣誉称号。在2023年11月举办的第38届山东畜牧业博览会上,公司生产的“1981青岛老火腿”荣获优质畜产品金奖。
秉持肉品,真材实料品种佳
肉质是老火腿的根,不是所有猪肉做的火腿都叫老火腿。对于一只猪来说,腿部是走路奔跑的主要发力肢体,肥肉少,纤维长,尤其是腿部的腱子肉,肉质硬,难以切开。又因脂肪少,口感“柴”,不受烹饪欢迎。但腱子肉处于肉、筋、骨的结合部位,是制作老火腿的肉品的首选,满足了消费者对高品质火腿的需求。“每只猪后腿腱子肉的重量只能制作一根老火腿,所以老火腿比传统火腿贵,每根500克的老火腿市场售价大约50元左右,虽然价格高,市场仍供不应求。”青岛波尼亚食品有限公司技术人员介绍。
对腱子肉的处理是保证火腿口感的重要环节,为不破坏整块腱子肉的纤维,在切割的时候,要先去掉筋膜和肥肉,然后顺着肉纤维下刀,整块腱子肉的切割要三刀完成,有“一竖、二横、三均匀”之说。第一刀沿着腱子肉的纤维竖着切下去,第二刀将肉横过来,沿着三分之一处切开。第三刀,将剩下的三分之二平分,切成2至3公分的小块肉,这样切出来的肉大小均匀,纤维长,肉丝可见。
味道是老火腿的“魂”,人们既不喜欢吃没有味道的肉食,又不喜欢吃用了添加剂的肉食。为保证每一块肉能够充分入味,切好的腱子肉放入滚揉机中滚揉。腱子肉需要在加入调料水的滚揉机内真空腌制12个小时,相对湿度保持在62-82%之间。其中,在0-4°真空滚揉腌制6个小时,再静止腌制6小时。滚揉机内的调料水是采用天然植物香料熬制,一般包括肉蔻、草果、八角、桂皮、砂仁、陈皮、丁香、良姜、白豆蔻等30多种,调和熬制三个小时后,汁液颜色透亮,香味浓郁并伴随着淡淡的中药香味。据介绍,仅天然调料一项就比使用香精等调味品的成本翻了十番多。
腌制完成的腱子肉经过分检,采用人工和机械相结合的方式灌装入肠衣。灌装要在低温下进行,尽量减少人工接触,避免二次污染。为减少肠衣内的水分,使火腿肉快速定型,灌装好的生火腿需要快速干燥2个小时,保持外观色泽红润,干爽起皱。
留住营养,土炉熏烤滋味足
干燥定型后的火腿放入蒸箱,蒸2-3个小时,通过蛋白分解酶的作用让部分腱子肉纤维组织分解,提升口感和营养。蒸熟后的火腿虽然已经可以食用,但并不是真正老火腿的味道,还需要进行“土炉熏烤”。也就是在土炉中,用热量高、耐燃烧且年代久的苹果木作为燃料,明火熏烤。3个小时后,火腿肉呈枣红色,伴随着果木的香气,味道最浓郁。熏烤时间和温度是决定老火腿“成败”的关键,时间久了,肉质会变得干,时间短了,香味不足。熏烤的温度也十分讲究,在肉肠外部烤制温度达到100度以上的时候,肉肠中心部分的温度需严格控制在73度,促使苹果木的木本芳香完全渗透到肉丝当中,肉质醇厚鲜嫩,外皮紧缩干皱,脆中带韧。为减少降温过程中细菌等微生物的生成,出炉后的火腿需快速冷却至15度以下。这样,一根完整的老火腿便形成了。
老火腿的包装也与传统火腿不同,它所用的肠衣是火腿专用熏烤的纤维纸肠衣,这种肠衣是用纤维素制成,透气性好,既可以隔绝熏烤产生的烟雾进入火腿与肉接触,又可以充分吸收苹果木燃烧所释放的香气。“传统火腿使用纤维肠衣包装,一般为国外生产,质地硬。老火腿所使用的纤维素肠衣是国内生产的,质地脆,不适合用现代机器包装,只能用人工捆扎。消费者在购买老火腿时,也可与通过捆扎方式进行分辨。”青岛波尼亚食品有限公司技术人员介绍。
守住乡愁,由小众散到众合力
作为一种熟食肉类的表现形式,老火腿省时省力省心,是百搭食材,火腿炒芹菜、三色火腿面、太极火腿羹、火腿热拌凉都是常见的吃法。在快节奏生活下,老火腿在休闲、正餐、社交、夜宵等全场景具有消费的潜力,成为猪肉产品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尽管质量安全稳中向好,但风险隐患依然不容忽视,小众散的肉食企业科研水平低、资金投入少,无序竞争等问题依然阻碍着老火腿加工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青岛老火腿要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首先在选材上,要保证猪腱子肉的品质,不使用冷切肉或临期肉,从选肉这一源头上让消费者放心、安心。在配料上,消费者对于配料的要求愈发严格,清洁标签和“零添加”成为老火腿升级之路的大趋势,此外,增加功能性营养配方也是一个可行的思路。在制作工艺上,不仅要有合理的产品标准体系,而且在企业执行层面更要严格执行,促进优质化和高档化,催生产业升级和质量提高。
品牌是展示产品实力与形象的有力抓手,是产业发展的牛鼻子。近年来,尽管老火腿品牌不断涌现,但对于消费者而言并没有明确的概念,这既是火腿的挑战,也是重要机遇,谁先建立品牌抢占消费者心智,谁就在市场份额上占据更大优势。据悉,平度市已经成立了老火腿协会,正在研究制定老火腿行业标准。通过行业组织的系列措施,进一步规范火腿加工企业的生产行为,共同提升“青岛老火腿”公用品牌,以此获得比普通火腿更高的溢价和销售收益。同时,在稳定质量,产生良好口碑的基础上,共同消除消费者的消费疑虑,创建老火腿行业的“百年品牌”。
青岛老火腿作为肉食行业的高品质产品和勾起记忆的食品,凝结着生产文化、乡土文化、饮食文化的传承和繁荣,正在改变着火腿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我们有理由相信,秉持“初心”,回归“品质”,留住“乡愁”的青岛老火腿,发展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
本文地址:http://www.chinaxhk.net/shipin/54019.html -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免责声明:本文转载上述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故本网对其真实性不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网站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